轉型之路,紡織機械借力電商東風突出重圍
發布時間:2016-01-02 信息來源:新浪新聞
2014年度,我國電子商務的交易額超過12萬億;同時,2014年我國工業品市場達到20萬億。工業品是一個具有強大潛力的市場,然而由于其產品特殊性,受到渠道資源窄,受眾人群的消費習慣等因素制約,電商門檻高,需要精細化運作,綜合平臺的電商勢力很難覆蓋,相較于如火如荼的快消品電商市場,工業品電商的發展相當緩慢。
然而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采購頻繁度的增加,很多企業傳統采購的招投標模式逐漸凸現出不少劣勢。工業品采購涉及品種多、技術復雜、流通渠道多、價格不規則波動、采購周期長等多重因素,這樣就使企業在招投標過程中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如暗箱操作、回扣、關系采購、內幕交易等。這些招投標的潛規則,讓一些人非法牟取了大量灰色收入,同時也讓企業的采購成本大幅增加,企業主蒙受巨大的損失,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危害。這就使得一個公開、公正、陽光、透明的電商化工業品平臺的出現成為迫切需求。
近年來不少具有前瞻性的工業品企業瞄準電商市場進行試水,也不乏成功先例。綜合性的如 阿里 巴巴 、敦煌、固安捷,行業的如我的鋼鐵網、科通芯城、陌貝網等。他們的成功之處在于,專業的工業品電商平臺為采購提供了一個全天候、全透明、超時空的采購環境,實現了采購信息的公開化,縮短了供需距離,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簡化了采購流程,降低了采購成本,提高了采購效率,是一種適應時代發展的先進采購模式。
然而仔細分析這些網站不難看出,這些成功的工業品電商平臺集中在標準化產品以及專業零配件方面,大型成套設備的網上交易基本沒有。而紡機行業作為工業品中的典型大型成套設備行業,電商方面的嘗試基本處于空白階段。這對于有志于進行電商化轉型的紡機企業來說,是個巨大的機遇,然而快銷品電商現有的成功模式無法復制于紡機電商,那么紡機行業的電商化之路該如何去走?
成功不可復制,真正紡織機械電商化的難題在哪里?
實現紡織機械電商化,需要解決3個問題。
首先是平臺運營的問題。紡機行業的專業性要求企業不但需要具備對行業的深度了解,還需要具備互聯網思維,了解電商運營概念以及流程,而后者恰恰是很多有意愿進軍電商的紡機企業所不具備的,那么平臺運營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使得廠家能夠放心入駐,并且能夠真正得到實際好處,也就是怎樣能通過這個平臺賣出產品?
然后是產品選型的問題。大型紡機一般需要定制,涉及大量品牌產品,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還需要付出漫長的時間成本。傳統的招標方式受地域壁壘所限,選擇余地有限,而通過網絡開放平臺可以面對整個行業進行選擇。工業品電商除了提供一個開放平臺,整合行業資源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專業團隊,來協助客戶從無數產品中挑選出真正所需。
相較于消費品,紡機電商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重點不在于賣出產品,而是產品賣出之后的后續服務。安裝、調試、維修維護,乃至于工藝問題的解決,這都不是一紙說明書可以做到的。一部大型紡機的售出只是服務的開始,能夠提供專業穩定可靠優質的后續服務才能打消客戶對于紡機網購的后顧之憂。